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慕道指南>>文章正文
《怎样参与弥撒》之「请众感谢主」
[2015-09-09]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在弥撒的「奉献礼」后,神父与教友的对话有三项,即致候、劝导和提议。前面我们已经看过了致候和劝导两项;现在我们研究一下神父所提议的「请众感谢主,我们的天主」。

为什么提议感谢天主呢?因为这是主基督曾说我们应做的事。在最后晚餐时祂曾这样吩咐:「你们应这样行为纪念我。」(参阅:路二二19;格前十一23-25

有些人以为主说的是:「你们把饼酒拿起来,变成我的体血;并且这样做时纪念我。」其实祂说的远超过这个意思,因为当祂说:「你们要这样做」时,祂自己做了(比「饮食」)更多的事。在「感谢天主」之后,祂才说「你们应这样行为纪念我。」换言之,祂的意思是说:「将来你们感谢天主种种恩惠时,不要忘记――你们所感谢的特殊恩惠,是天主借着我所赐给你们的这个恩惠」。

主基督「感谢天主」的一席话,乃是逾越节礼仪(最后晚餐)中的一部分。主持逾越晚餐的人,会先拿起一块饼来,并向着这块饼说祝谢词;然后主持人把它擘开,分给每位在场的人,大家共同分吃这一块饼,表示他们都是同桌共享的一份子。之后,主持人拿起酒来,先作「餐后祝谢词」,传给每人,由同一酒杯中喝饮。

玛窦福音描述当时情况:「耶稣拿起饼来,祝福了,分开交给他的门徒说,你们拿去吃,这是我的身体。」这里「祝福」意谓「为之感恩」。玛窦没有提及主耶稣当时说了什么感恩的话,因为玛窦福音是为犹太人而写的,犹太人都知道其内容。福音只加上主耶稣在感恩后所说的那句惊人的话:「你们拿去吃吧!这是我的身体。」(玛二六26

晚餐后的感恩词又是怎样呢?玛窦说:「他拿起杯来,祝谢了,递给他们说:『你们都由其中喝吧!因为这是我的血,新约的血,为大众倾流,以赦免罪过。』」(玛二六27-28)这里「祝谢」也是「为之感恩」的意思,同样也没有记载犹太人所熟悉的感恩词;作者只表达主耶稣在感恩后所加上的惊人之语――现在这酒是祂的血!

福音作者没有指明(饭后)感恩的词句,但最近有位德国籍的犹太学者,对于犹太人古老的礼仪做过一番研究,找到饭后感恩的词句。简单来说:前后两个感恩词,真正重要的是拿酒杯时所说的感恩词。主持人先以圣经上的致候词开始:「主与你们同在」,大家答说:「也与你的心灵同在」。主持人又说:「请众感谢主我们的天主」――大家对他这个提议,做一个表赞成的答复(你看,这正是我们在弥撒中所说的!)。主持人于是继续集中于对天主的感恩。在这感恩中,他感谢天主在过去赏给祂选民的一切恩惠――尤其是从埃及的奴役中解救了他们,以及和他们立了血的盟约。实际上,这是「纪念」过去的解救和立约的感恩词。

在最后晚餐时,主耶稣即是席上的主持人,当然是由祂来讲这个感恩词。但是祂所加上的话,使「将来」,即从今以后与当时古老的感恩词有了极大的区别;当祂的门徒们再对天主说感恩词时,已经不是为纪念选民从埃及获得解救,而是「为纪念我(主)」:也就纪念新的选民由罪恶中得到解救,以及用祂自己的血所签证的新约。

所以祂不只是说你们要「做这事」,彷佛祂不说,他们就不做了。祂很清楚的知道,犹太人在礼仪聚餐中「做这事」是很平常的(拿饼酒时感恩),就是在祂死亡、复活、升天之后,他们也还是会「做这事」。实际上祂所选择的是祂离去后,他们一定会做的事。

可是祂所说的「这事」、「为他们」要有一种新的意义和新的内容。在过去,这事是纪念天主给旧的选民(以色列人)所做的,但是从此以后,这事是要纪念天主给新的选民(教会)所做的。在过去,大家所分食的饼和酒;可是此后,大家所分食的是祂自己的体和血。这样,最后晚餐变成了弥撒。

我们必须记住:感恩词就是主为纪念祂要做的「这事」。所以,「这事」是弥撒的中心。所谓「这事」,便是下面要讲的在对话以后开始的「大感恩经」。

「大感恩经」开始之后,有颂谢词,有「圣、圣、圣」(即欢呼歌),有「弥撒正典」(感恩经)—―以教友所答的「大阿们」作结束。颂谢词、欢呼歌、感恩经实际上只形成「一个」祈祷,但由于有一段时期感恩经是听不出来,欢呼歌变成好像是插入的东西。

在「大感恩经中」有祝圣词。按神学来说,这双重祝词是弥撒的本质。但曾有许多世纪,并没有特别强调祝圣的那一刻,因为教友们根本不会追究成圣体的确切时刻。他们关心的,是大感恩经开始时在祭台上放的饼和酒,结束时就成了基督的体和血。所以,按礼仪来说,原是大感恩经形成弥撒的本质。

按它的性质来说,这个「大感恩经」是纪念基督的感恩词。因此,除了开始的对话和结尾的阿们外,它的内容和犹太人所用的感恩词已经有出入了。不再是关于天对旧选民的解救;而是关于经由基督对新选民的救赎;不再是直指旧约,而是直指新约。

当我们思想基督为救赎我们所作所为时,我们这些被救赎的人只能心怀谢意的去思想—―也就是说:我们(只能)感谢。感谢,不外是用言语或行动,或二者兼用,以表示感谢的一种特殊思想。所以,感谢基督救赎化工的言语,也使人思想基督本身。正因为这是一种感恩,也是一种缅想、纪念。这种纪念就是满全基督的嘱咐:你们要为纪念我而举行「这事」(即奉献感恩经)。

实在,这个感谢是用言语来表达,因为这是一段感恩经;可是它也是用行动来表达的,那就是:在感恩经过程中,基督的体血降临人间,而又将此献给天主。向一位恩人送礼,是表示对他的感恩。现在,天主是我们的恩人,而我们献给祂的礼物不是别的,乃是基督本身。我们向天主献礼,便是祭祀。

所以「大感恩经」有三个特质:纪念、感恩、祭祀。但自十六世纪,新教徒否认了弥撒的祭祀特之后—―天主教更强调这点,导致其他两个特质被忽略。我们现在就必须恢复这个平衡,视弥撒同时具有纪念、感恩、祭祀的特质。由礼仪观点来看,纪念和感恩比祭祀,更显突出。

我们研究了这些以后,就更清楚神父提议:「请众感谢主我们的天主」的深意了。他是说:我们来作感恩礼吧(Make The Eucharist)吧!我们来纪念基督为我们所做的,并以感恩之心将基督献给天主!

你对这提议要答复什么呢?当然你说「是」,你同意,你认这样做合理,你完全赞成。而且你也这样说。你的答复是:「这是理所当然的。」这句话不是来自犹太思想,而是起源于希腊文化,因为初期教会便是讲希腊话的罗马帝国长成的。古时,希腊市民有时被正式召集开会,这种集合称为ekklesia(这字由希腊文进入拉丁文,意思仍指集合(Church))。主事人为了某项市政要向这个集会提议(集会,ekklesia是由laos(人民)所形成的。),内容可能是兴建某类公共场所、与附近城邦签订条约或晋升某人等等。人民听了提议以后,就会考虑:是否合适、是否合法合理?

如果这两点都满意,就会有人开始喊:「这是理所当然的」(Axios Kai dikaios),别人也会跟着喊;如果很多人都喊:「这是理所当然的」,那么这个提议就算一致通过,必须实行,因为这是民意所在。

所以,现在你已经了解当你回答神父的提议:「这是理所当然的」所代表的意思。这表示你—―人民(教友)—―参加正式的集会(ekklesia),听到了一个提议—―提议「感谢」天主借着基督为你所做的一切。你被邀请判断这项提议是否合情合理,以正当方式表示你的同意。

你一定会赞成神父提议「行感恩礼」(Eucharist),一定会认为这是「理所当然的」;你一定会希望「为纪念祂」而做「这事」。因为祂救赎了你,从奴役中解救了你,给你一个用祂的血签定的新约,你一定愿意重订此约,并由此约获益;你一定会以知恩的心情怀念基督、感谢祂。

神父与教友间这段简短的对话,气氛是多么的美妙!这种气氛把我们带到「至圣所」的门口。在那里,天主新约的选民,举心向上,以感恩言语和祭祀行动,向天主圣父表示感谢祂借着圣子基督救赎了我们,施给我们一切的恩惠。

「请众感谢主,我们的天主!」

「这是理所当然的!」。



 



上一篇:
苦像的由来
下一篇:
《怎样参与弥撒》之「教堂内不要鹦鹉」
 
 
  >>more
  >>more
天主教长治教区主教座堂
天主教长治教区主教座堂
  >>more
· 奇异恩典 
· 传佳音 
· 普世欢腾组曲 
· 为了爱 
· 天使歌唱在高天 
· 黄色圣诞 
· 齐到各地报佳音 
· 我们是一群小牧童 
  >>more
长治市城区城西北路天主堂   天主教长治教区主教府主办  邮编:046000 
 电话:0355-2252838 传真 0355-2252838     E-mail:sxz319@163.com